2020-08-14 blog
貌似可以研究一下wordpress了
或者说,研究动态的可以使用markdown的博客框架。
自从我日更blog之后,其实更重要的是产出的内容,而不是博客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功能。
对我来说,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几个点
- 使用markdown编辑
- 能够在多端编辑,并且在多端上显示适配得也要不错
- 少折腾
对我来说,静态blog,也就是目前使用的hexo,基本上就是满足了第一点。第二点我需要使用syncthing来实现。第三点的话,刚开始部署的时候是要折腾,部署完了之后其实都差不多,静态的相对烦心一点,因为还需要生成和上传。
动态blog的话,我还没试过。但是动态的wiki我是在用的,而且用了之后感觉还不错。虽然说在本地用typora编辑markdown对我来说更舒服,不过我也可以编辑完了复制进去嘛。
所以今天的一个任务就是,找到一个更适合我的博客框架。
查过一些资料,也看过一些框架,在考虑。
当然,我还看到了一些推荐自己用python的Django或者Flask自己写一个。这个可能得等我之后去点这两个的技能树的时候再去学了。
今天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,就是研究Deep Go的轻量化。
首先第一点就是使用比如Lazy Loader这样的思路,在必要的时候才加载比较大型的第三方库。
然后还有一点就是,是否可以构建出一种类似于TensorFlow的静态图的概念的东西,把代码执行分成两步。
- 第一步是调用Deep Go的各种构筑接口,创建出一个作业队列,但是并不实际执行。
- 第二步时调用Deep Go的运行接口,实际地去运行这个作业队列。各种Heavy的包以及运算都是在这个阶段才实际进行。
这个也有点像“用户态”和“内核态”,但是不完全像hhh。
目前的Deep Go虽然比起以前的hat要好,但是我还是很不满意。因为不够轻量化,Go不起来。
所以说这是还没完全建起来就要再一次重构了吗(扶额
不过我感觉这事不急。可以先等我把操作系统学差不多再动手。还有编程设计模式、数据结构和算法。把这三个学得差不多之后可能我对于Deep Go的构建就会又有新的理解吧。
积累一下:
- 2在有的时候代表to,比如说
bv2av
- 4在有的时候代表for,比如说
PG4WP
- X有的时候代表cross
- 9其实有的时候可以代表night
- 所以
29
就是tonight
?
- 所以
编写代码的时候可以用上。
接上一条:
- 加到我自己编写代码的规范里面
- 从A转换到B的函数/方法,命名为
A2B
或者AtoB
,一般写作前者。 A2B
等价于BfromA
等价于fromA
等价于fmA
- 一般当两者都写出来的时候,采取
A2B
形式 - 当函数所处的模块或类能明确地说明B的时候,B可以不写,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取
fmA
有一个想法:
对于某个领域的东西,可以先在blog里面开一个分区,写一篇篇零碎的,不那么结构性的文章,可以是知识点,也可以是一些零碎的感悟,或者是一些小实验等等。
趟坑差不多了,再整合整理放到wiki上面。
目前的话,可以暂时先不放到blog,可以先自己写本地的markdown。等之后部署完blog再在线上整。
今天学了三个编程设计模式,都自己实现了python代码。不过工厂模式还要再细品一下。
POJO也研究了一下。不过这个东西毕竟本来就是Java里面的东西,强行在Python里面实现了一个比较类似的VO,但是跟Java原生的状态还是有差别。
可能POJO学习它的思路会比较好吧。
操作系统今天没有学。
然后大多数时间都拿来探索动态博客了。
看了一大圈最后还是选择了WordPress。毕竟用的人多,生态也好。
WordPress趟坑记录:
一开始是找了一大堆的文章,然后因为要兼容我的wiki.js业务,所以考虑的是这个组合:nginx、postgreSQL、PHP、Node.js、WordPress、wiki.js。
结果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,装了几次,都没有结果。连访问都访问不了。
之后就改了,就是把数据库改成了mySQL(严格来说其实是MariaDB)。然后就又开始装了。不过还好这次点了快照,一键回到刚装好的状态,比起以前傻傻等重装浪费时间还是要好点的。
但是还是不行,弄了半天nginx都是403。
然后我看了一下,我这个配置似乎正好就是LNMP,干脆就直接装LNMP了。然后发现,装完之后,直接就好了。
原来这本来是可以很省心的。自己瞎折腾就很烦,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