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8-02 blog

想了一下,还是得养成一下学习java的日程习惯。或者说,养成一下每天花一定时间进行学习的习惯。

另外的话,其实除了java那边,python那边我其实也是要梳理一遍的。虽然列出来的东西大部分我都可以说已经掌握了,但是python其实还是有大量的我不清楚的东西的。

感觉的话,如果想把python灵活地用好,这份功夫是肯定要下的。而且学会了这些东西,可能对于我后续学其他语言或者东西,也有帮助。


刷知乎的时候无意间刷到了Jobs很久很久之前的一次讲话,大致的意思如下

诚然,现有的一些东西是非常好的,我也承认这一点。

但是,这些非常牛逼的技术,用户是不关心的。用户关心的是他们使用的体验。当然,这些体验背后是某个或者某些牛逼的技术。

也就是说,我们要试图从用户需要什么,来反推我们要用什么技术。而不是因为某个牛逼的技术,我们为了用上它硬造出来一个东西。这样是卖不出去的。

虽然其实大体的思想我以前也接触过,也确实是有过这样的想法。

不过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,可能两个方面都可以尝试去走走。一方面是找一个合适的项目,根据项目来使用某种技术,某种方法等等。一方面是要系统地学习某个语言、某个框架、某个第三方包等等,比较熟练地掌握它们,以及尝试自己编写一些比较类似于接口的东西。


我又发现了一个事情

在写python的时候,有一些写法是我比较常用的,而且有某些功能可能我虽然可以现场写出来,但是显得比较啰嗦,也不够优雅。关键是经常重复写出来会让人感觉有点…奇怪?

就比如说获得当前文件的路径(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例子)

# 直接写的话是这样写
import os
path = os.path.dirname(os.path.abspath(__file__))
# 调用接口的话就可以比较省事
import xx
path = xx.get_fd(__file__)

所以我打算做一个我自己的python第三方包,包含一些我很常用的常量、类、方法等。

也就是,一个接口向的Package,或者说API。

这个API尽可能以Python3.7原生函数为主吧。不过也可以尝试引用Deep Go环境下非TensorFlow包的一些第三方包。比如numpy,或者h5pyrequests等等。

起名字也挺关键的。不光要考虑名字本身,还要考虑缩写。


今天探索了一下code-server。

花了半个小时左右就成功部署了。

虽然这样,但是我感觉我暂时不太需要部署到centos。因为一来这样可能会给服务器带来比较大的压力,即便是后面还会ssh到本机,也还是压力比较大的。另外就是也有可能会有后门或者被爆破密码等的风险。毕竟登进去了之后就可以直接打开linux终端了,别有用心的人就直接把我服务器搞掉了。


今天还研究了一下LoopConv。

尝试了一下做成比较类似ResNet的结构,结果有点不够理想。可能是因为方向有点问题吧。

另外就是,跑的时候明明风扇转速开到最大了,而且CPU、GPU温度都不超过70度,但是出现了两次毫无征兆的,跑着跑着突然断电式的关机。就是突然好像所有电流都没有了一样。

不知道是啥问题。不过可能以后的话我这台机子也不太适合跑比较重的任务了吧,得用实验室的机器了。

但那也要等回到学校再说了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